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pg电子网站

奋战“疫”线,守望春天

——来自十七冶医院最美逆行者的战“疫”日志

来源:十七冶医院作者:党委工作部发布时间:2020-02-25阅读次数: 次

自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十七冶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静、血液净化中心副主任汪朝阳、肿瘤科护士长程娟、外二科主管护师王慧、重症医学科护士王艳、中国十七冶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蔡荣、分别作为安徽省第一批、第三批、第五批、第七批医护人员再次加入“驰援武汉大军”,义无反顾投入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第一线。十七冶医院医师徐跃杰、护士陈双凤、杨敏娟,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义东先后启程奔赴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协助该院抗击疫情。

他们放弃休假,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心中笃定一个信念:早日战胜病毒,守卫人民健康。在繁重的抗疫之余,他们记录了自己的工作、感受和必胜信念。没有豪言壮语,用朴实的语言记录最真实的情感,用温暖点滴驱散阴霾慰藉人心,他们是逆行者、守护者,也是见证者、记录者。正如马鞍山十九中桂中华校长写给十七冶医院白衣天使的诗:寂静的城,并不寂静,因为有爱就有忙碌的身影。他们的“美丽身影”值得我们热泪盈眶,他们的事迹与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去认真记录。


王静:静和艳,二王齐飞!

2020215日,星期六,武汉,大雪。

一大早手机里传来王艳驰援武汉的消息,我愣着想,不对呀,马鞍山市第五批(十七冶医院第三批)驰援名单上人不是她呀,于是打电话问。王艳说是的,早上七点半接通知,医院领导考虑到可能进重症病房,驰援人员要会各种操作,尤其熟练使用呼吸机,只是消息突然,排在前面的人不是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解释九点钟到医院参加欢送会,随后同兄弟医院同仁一道赶往省城。时间宝贵,不能耽搁,我让她赶紧准备。放下手机一刹那,心里七上八下,无比激动,替科室自豪。

王艳入科时是我的徒弟(杨春部长那天为我送行眼中泛着泪花自豪的说我是她的徒弟时的心情我是体会到了),如今已是护理组长,不但人长得美,又是科室业务骨干,好钢用在刀刃上,派这样的人来我放心,绝不会丢医院面子。后来有传来我这来接班的,兴奋之余,我有点担心,出门在外不像在家,何况穿着隔离衣为病人服务,追求苗条,身材瘦长的她抵抗力可行。




李进哭着问为何不派她来,把自己准备多时的防护用品和个人用品序数奉送。一时间科室里忙的团团转,行李箱塞的满满。送别时同事热情相拥、泪流满面,领导殷殷祝福、期盼凯旋。看着传过来的视频,我自愧不如,暗暗吃醋呢,想当初我来时的情景不能比,想起那天中午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同事都赶来了,又追到卫健委送行,但却几乎没有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我坐动车,她乘飞机,一个在地面,一个在天空,申请接机,得到批准。坐上医疗队大巴,花了将近1个小时时间到机场,领队和武汉方面的接待人员笑着说,坐飞机是最高待遇了,我们第一批来得时候条件太艰苦了,但是能理解。

欢呼,喝彩,在人群中王艳向我扑来,我们相拥诉说,共话离别相思牵挂,短暂相聚又是分手,她去她的营,我回我的地。

今天中午胡主任打电话给我,还要上报备选人员名单,当我把信息发在科室群里后,很多人都报名,我说一定要考虑到身体因素和家人意见再报名,结果她们表示都准备好了,态度是一样的坚决!还说我的战地日记真的又激励了她们,我们的团队就是这样的优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赢,无往而不胜!

先入为主,后来为客,无论如何,我将再当一回老师,把我来武汉半个多月的经验和体会,原原本本送给她。




王艳,好样的!我俩都姓王,正如彭主任在科室微信群里所说:静和艳,二王齐飞!

等消灭瘟疫,我俩携手凯旋,姐妹们在家等着我们!


汪朝阳:在抗疫的道路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20212日星期三,武汉。

终于要进舱了。

时间定于今天下午四点,副总理下达的必须执行的命令。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两个场馆,共计1000张床位,务必于今日下午四点开始正式接收病人。首批病人300多人,由安徽医疗队负责的训练馆(可收治448人)首先进行收治。贵州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指导,一并进行工作。




收到消息的时候是早上五点多,我便再也睡不着了。一直等到快七点,我才在群里转发了通知。我怕太早通知,他们也睡不着了。消息发出后群里便炸了锅。七嘴八舌的问:什么时候出发?哪些人去?上什么班?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我没有回复,因为那时我也不知道几点上班。只强调大家随时准备好,准备好“上”的一切条件,服从命令听指挥。

八点半各地领队由王总领队带领来到了体育中心进行实地走访。把流程过几遍,熟悉环境,了解消防风险,医护以及病人通道的位置,方便快速开展工作。说实话,医护通道简陋拥挤,不利于感控,也不利于医护人员快速通行。在多方协调下我们把清洁区延长到了旁边的办公楼,这样既减少拥挤也相对安全。把连接两栋楼的地方用塑料工棚连接。抵挡污染,增强保暖。

看完现场以后迫在眉睫的事就是安排人员值班。首先进舱的同志要对300多号病人进行接诊、处理,这在一切都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必然会面临巨大挑战。我打定主意要第一批上,便马上在群里征询大家意见。

“大家准备好我们第一批上。”

“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信心。”

“队长我们俩先上。”

“一起上,我们是小马队。”

“马鞍山队18人,要上一起上。”

“对一个都不能少。”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

看到大家异口同声的回复,悲壮而又振奋人心。于是我便在协调会上主动请缨让我们先上,总领队同意了。为了便于快速工作,一同进舱的还有安庆队、阜阳队共计21名医生,近50名护士。

看完现场已经中午12点。赶快回去收拾东西,准备下午进舱的物品。回途中接到陈燕副队长的电话:马鞍山蓝天救援队要来驻地,对我们进行慰问,带来了一大车的慰问品,要我赶快回去一起交接。我马不停蹄的赶到宾馆楼下,看到门前满地的慰问品,感动不已。虽说我们是逆行者,他们何尝不是?在如此困难的时候,还想到给我们送来生活物资,解决了我们很多困难。与蓝天救援队的翟队长、苏队长寒暄了几句,便目送他们离去。因为物资太多,我们便大度的分给我们的友军--阜阳队、安庆队和宣城队不少东西,也算是同呼吸共命运吧。

下午两点半出发来到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大家熟悉了一下环境便开始换装。开始练习的穿衣流程却因为现场没有隔离衣而搁浅,我看时间快到了,必须进仓。便按照标准防护模式穿戴防护装备赶快进场开展工作,进舱后与其他领队一起分工安排好收治流程,医护工作衔接等。我等在病人通道的外面迎接患者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安徽人的热情。最开始救护车送来了两位病人,很快便安顿好了。然后不多会便是一公交车一公交车的来。大家便有条不紊地开始量体温,测氧和、写病历。我接诊了大概七八个病人,大多数病人情况稳定。有一位60来岁的老年患者。在恢复期已进行了两次核酸检测,第一次的结果阴性,第二次结果尚未出来。他乐呵呵的告诉我:就是进来等结果的。核酸结果若为阴,他便可以回家了。

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进舱以后便默不作声。我坐在他的床边,跟他聊了起来。他的情况还好,需要做ct明确肺内吸收情况,目前各项指标正常,但他担心还在发热的母亲,暂时还没有被收治。我跟他说:“你看这个方舱医院啊两天时间就建起来了。我们都是从安徽过来支援的,你放心后面还有很多的方舱医院会建起来,要相信党和政府能快速解决你母亲的问题。你只有自己早日康复才能回家团聚。”临走的时候他的情绪明显改善,说话都有劲儿了。很多跟他一样的病人,可能需要的不是药,有时候你几句暖心安慰的话,就让他们悬着的心落下来,病也就好了一大半。

至出仓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舱内已收治了不下300人。一天辛劳的工作暂告一段落。汗水从额头流到嘴里的时候,却不觉得苦咸,反而有些清冽。就是耳后生疼,感觉脖子已经僵直了。想想王静护士长在重症监护室要比我们苦多了。

昨天和我女儿、儿子视频。我儿子问道:“爸爸你在哪儿?你是不是打怪兽去了?”我说:“是的,等爸爸把怪兽打完就回来了。”他说那好,那你打吧,老爸我想你,外面有病毒。数日未见的女儿懂事了许多,当她真正明白我去干嘛的时候,自己在家偷偷的大哭了一场,对我许诺很多,会听话,会照顾弟弟,要我注意安全。

临行前匆忙收拾东西,取了一只乐高的袋子装东西。照片里我手拎乐高袋子的样子很是滑稽。有兄弟说,巧了不是?乐高是干嘛的?不就是拼嘛!

是的。这是一场大决战,是武汉的大决战,也是全国的大决战。拼才有出路,拼才能守护一方水土,拼才得顺利回家。正如一位小马队员的入党申请书上写的那样:在抗疫的道路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坚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杨敏娟: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

202028日,星期六,马鞍山,晴

今天是元宵佳节,一个团圆的日子,但是我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吃到老爸老妈做的团圆饭,想念……拿起手机给他们打了个电话,老妈说今天宝贝可怜了,吃不到汤圆了,顿时……不敢哭,怕他们担心,知道他们安好,我就放心了。挂了电话就接到我们护士长打来的电话,她还像往常一样问我工作有没有困难,身体有没有不适,又表达了对我节日的问候,后来我又收到了很多来自亲朋好友的问候与关心,让我感到很暖心。更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四院的工作人员热情的为支援队送来了热腾腾的汤圆,还有海底捞送来的自热小火锅,各界爱心人士送的各种零食、水果,突然感觉我也太幸福了吧,虽然不能和家里人团聚,但是我们是为了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团聚,我们有使命感,我们被社会所关爱着,这个元宵节充满意义。




还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这层今天有两名患者要出院了,早上我和雅蓉还问他们要出院了是不是很开心,他们表示激动的昨晚一夜都没睡着。是啊,可以回家过个小年了,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我们也无比激动,小马第一个痊愈出院的患者,他们给病房其他患者带来了希望,给我们医务人员带来了希望,给小马人民带来了希望,让我们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特别喜欢这个元宵节央视晚会的特别节目朗诵《相信》,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因为这条路上写满了一行字,中华民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该是我们的使命。我做的工作,真光荣!


程娟:汇聚雨水成暖流,融雪化冰祛疫情

2020219日,武汉。

一沾床,就能睡着。一起床,就能干活。

这是来武汉get到的两项“新技能”。数个夜班下来,虽然身体有点儿吃紧。睡上一觉,第二天患者床前,我负责的病区里,又能听到来自安徽马鞍山方言的“问候”。




“今天怎么样?感觉好些了吗?”这是每天接班习惯性的问候。除了测体温、测氧合、协助患者吃口服药等,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站起来运动强身健体,鼓励病区里的患者都站起来运动,成为我的一个“小目标”。受到陈书记的启发,我把刚学会的八段锦“倾囊相授”。看到他们挥起手、抬起腿,动作虽然有点慢,还有点走形。这个主要怪我,我这个“半吊子”师傅还没有完全领会八段锦的精髓,只有形没有神韵,可还是受到病区内中老年患者的好评,说起来有点惭愧。

夜班难熬,主要是冷——经常被冻得“麻爪”。不过我跟小姐妹们开玩笑,以后吹气球,谁也比不过我们——因为,我每天都在“训练”肺活量。6个小时班值下来,已不能用鼻子呼吸,只能大口的喘气,肺活量自然会增加。

难熬只是暂时的,感动常在。比如来送我们回住地的武汉司机师傅。看到他们,我的脑门子里总会浮现一句话:总有一对儿大车灯,照亮我们回住地的路。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有的凌晨2点上班,有的凌晨3点下班,但总有一辆车会等着我们。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每次在我们上车的时候都是说:“你们辛苦了!”感谢的话语很短,但司机师傅把所有的感激都放在了方向盘上,车子行驶得很稳。

感动,来自远方家乡。前几天收到自家医院寄来的物资,顿时眼眶湿润。自家人知晓自家事,自家医院防护用品也很紧缺,可院领导还是第一时间给我们寄来物资。有医院这个坚强的后盾,我们不慌!我们不怕!

感动,也发生咫尺眼前。昨天下午,后勤保障给我们送来一些牛奶,由于物资紧缺,暂时只有24箱,群里很多男同志全部捐给护理同志,心里满满的感动。

来武汉,已从立春节气到了雨水节气。我希望,在这个节气里:汇聚雨水成暖流,融雪化冰祛疫情。

上一篇:防城港项目无偿献血做“热血逆行者”
下一篇:兰州市安监站向兰州奥体中心项目赠送防疫物资
top
网站地图